(2020版)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电子信息领域(尤其是船海电子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具备独立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业潜能、面向工业生产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制造等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预期学生在毕业后五年左右能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 1: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具有健全的人格修养;
目标 2: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电子信息专业知识,具备独立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开展工程研究的综合能力;
目标 3:能够胜任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制造、技术服务与管理等工作;
目标 4:具备创新性潜质、国际化视野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工作环境;
目标 5: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具备集体荣誉感与社会责任感。
二、 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信息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1 能够将数学与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电子信息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1-2 能够运用电路、电子技术、信号处理等工程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础问题;
1-3 能够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分析和设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1-4 能够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电子信息工程问题的分析、建模和求解。
2 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具有对复杂电子信息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判断和有效分解的能力;
2-2 能够应用数学和物理学知识,对分解后的复杂电子信息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
2-3 能够通过开展文献研究,改进复杂电子信息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电子信息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能够针对复杂电子信息工程问题进行需求分析,并能明确相关约束条件;
3-2 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相关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程序,并能验证其正确性;
3-3 能够针对特定需求的电子信息系统,分析关键环节和参数设置的影响作用,选择或设计合理参数;
3-4能够在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非技术因素约束下,提出解决方案,完成系统设计与调试,并分析实现方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对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各类物理现象、特性进行分析和实验验证,能够正确操作实验装置;
4-2 基于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够针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具体工程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4-3 能够基于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能提取有效实验参数或数据;
4-4 基于电子信息理论和原理,能够对电子信息类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能够通过信息综合从相关实验结果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电子信息系统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能够正确使用工程领域常见的金工工具,能够熟练操作电子测量和测试仪表;
5-2能够运用现代工程工具和文献检索等信息技术工具,分析、表达复杂电子信息工程问题,并理解其局限性;
5-3能够选择、开发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电子信息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仿真,观察并分析结果。
6 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电子信息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熟悉与工程相关的社会伦理、健康安全和法律法规知识,了解电子信息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
6-2能够正确评价电子信息工程实践对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6-3能够合理分析和评价电子信息工程解决方案及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熟悉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7-2 针对具体的电子信息类工程实践,能正确评价其生产和设计过程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尊重生命,关爱他人,诚实守信,具有人文知识、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8-2具有建设祖国与服务社会的责任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3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体现工匠精神,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9-2 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具有撰写技术报告或设计文稿的能力;
10-2针对复杂电子信息工程问题,能够与社会公众及同行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能够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10-3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电子信息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学知识,并能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下的工程实践中。
11-1能够理解并掌握电子信息相关工程活动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基本知识;
11-2多学科环境下,在解决电子信息工程问题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能够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 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对自我探索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 具有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能针对职业或任务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并能进行归纳总结;
12-3 适应技术和社会发展,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 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课程体系建构
1.支撑毕业要求达成的课程及教学环节。(见附表 1)
2.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见附表 2)
四、 主干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及双语课程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核心知识领域:电子电路基础,信号处理技术,通信与信息理论,电子系统设计技术,信息获取与检测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信息论与编码,信息获取与检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双语课程:Circuit Design Training
五、 标准学制、毕业学分要求及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毕业学分要求: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全部内容,修满要求的最低学分177学分,经德、智、体等方面审查合格,准予毕业。
授予学位:满足《江苏科技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 课程设置
1、 通识教育课程,要修满87学分
(1) 必修课 要修满77学分
类别 | 课程名称 | 总学分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 |
思政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0 | 48 | 1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0 | 48 | 1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3.0 | 48 | 6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 2.5 | 40 | 2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 2.5 | 40 | 6 | |
形势与政策1 | 0.3 | 8 | 1 | |
形势与政策2 | 0.3 | 8 | 3 | |
形势与政策3 | 0.2 | 8 | 5 | |
形势与政策4 | 0.2 | 8 | 7 | |
形势与政策实践1 | 0.3 | 8 | 2 | |
形势与政策实践2 | 0.3 | 8 | 4 | |
形势与政策实践3 | 0.2 | 8 | 6 | |
形势与政策实践4 | 0.2 | 8 | 8 | |
数学 | 高等数学A1 | 5.0 | 80 | 1 | |
高等数学A2 | 6.0 | 96 | 2 | |
线性代数 | 2.0 | 32 | 3 | |
复变函数 | 2.0 | 32 | 3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3.0 | 48 | 4 | |
物理 | 大学物理1 | 4.5 | 72 | 2 | |
大学物理2 | 2.5 | 40 | 3 | |
物理实验1 | 1.0 | 16 | 2 | |
物理实验2 | 1.5 | 24 | 3 | |
计算机 |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VC++) | 4.5 | 72 | 2 | |
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践(VC++) | 1.0 | 1w | 3 | |
外语 | 大学英语1 | 3.0 | 48 | 1 | |
大学英语2 | 3.0 | 48 | 2 | |
大学英语3 | 3.0 | 48 | 3 | |
大学英语4 | 3.0 | 48 | 4 | |
军体 | 体育1 | 1.0 | 36 | 1 | |
体育2 | 1.0 | 36 | 2 | |
体育3 | 1.0 | 36 | 3 | |
体育4 | 1.0 | 36 | 4 | |
军事理论 | 2.0 | 36 | 1 | |
军事技能训练 | 2.0 | 2w | 1 | |
素质 拓展 | 心理健康教育 | 1.0 | 16 | 1 | |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及就业指导 | 1.0 | 16 | 4 | |
现代管理科学基础 | 1.0 | 16 | 6 | |
创业基础 | 1.0 | 16 | 7 | |
工程 | 工程图学 | 2 | 32 | 2 | |
工程伦理 | 1.0 | 16 | 5 | |
工程基础训练(金工) | 1.0 | 1w | 3 | |
(2) 公共选修课程:要求修满10学分
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艺术、工程技术、创新创业等 5类,每类选修 2 学分。
2.学科基础课程:要求修满35.5学分
(1)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要求修满29.5学分
类别 | 课程名称 | 总学分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 |
学科 基础 理论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与实践 | 1.0 | 16 | 3 | |
电路 | 4.0 | 64 | 3 | |
数字电子技术 | 3.5 | 56 | 3 | |
信号与系统 | 4 | 64 | 4 | |
模拟电子技术 | 3.0 | 48 | 4 |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2.5 | 40 | 5 | |
电磁场理论 | 2.0 | 32 | 5 | |
学科 基础 实验 | 电路实验 | 1.5 | 24 | 3 | |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 2.0 | 32 | 3 | |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 2.0 | 32 | 4 | |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 1.0 | 1w | 4 | |
FPGA系统设计 | 2.0 | 2w | 5 |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 1.0 | 1w | 5 | |
(2) 学科基础选修课程:要求修满6学分
类别 | 课程名称 | 总学分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 |
学科 基础 选修 | VC++高级编程 | 2.0 | 32 | 3 |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2.0 | 32 | 4 | |
嵌入式系统基础 | 2.0 | 32 | 5 | |
控制工程基础 | 2.0 | 32 | 5 | |
3.专业课程:要求修满30.5学分
(1) 专业必修课程:要求修满20.5学分
类别 | 课程名称 | 总学分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 |
学科 专业 理论 | 数字信号处理 | 2.5 | 40 | 5 | |
通信电子电路 | 2.5 | 40 | 5 | |
信息获取与检测 | 2.0 | 32 | 5 | |
通信原理 | 3.5 | 56 | 6 | |
信息理论基础 | 2.0 | 32 | 6 | |
学科 专业 实践 |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 | 1.0 | 16 | 5 | |
Circuit Design Training | 2.0 | 2w | 6 | |
信息获取与检测课程设计 | 1.0 | 16 | 6 | |
电子工程师实训 | 1.0 | 16 | 6 | |
DSP应用设计 | 1.0 | 16 | 6 | |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 2.0 | 2w | 7 | |
(2) 学科专业选修课程:要求修满10学分
类别 | 课程名称 | 总学分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 |
学科 专业 选修 | 数字图像处理 | 2.0 | 32 | 6 | |
随机信号处理 | 2.0 | 32 | 7 | |
微波技术基础 | 2.0 | 32 | 6 | |
船舶通信与导航 | 2.0 | 32 | 7 | 行业特色课程,至少选1门 |
船舶雷达原理 | 2.0 | 32 | 7 |
船用仪器仪表 | 2.0 | 32 | 7 |
水声通信技术 | 2.0 | 32 | 7 |
水声阵列基础 | 2.0 | 32 | 7 |
人工智能导论 | 2.0 | 32 | 7 | |
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 | 2.0 | 32 | 7 | |
java语言程序设计 | 2.0 | 32 | 7 | |
机器人技术 | 2.0 | 32 | 7 | |
自然计算原理及应用 | 2.0 | 32 | 7 | |
先进传感技术 | 2.0 | 32 | 7 | |
4. 其他必修实践环节:要求修满18学分
类别 | 课程名称 | 总学分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 |
其他必修实践环节 | 电子工艺实践 | 1.0 | 1w | 4 | |
专业写作与表达 | 1.0 | 16 | 4 | |
电子信息系统设计 | 2.0 | 2w | 7 | 卓越工程师班在企业执行这些教学环节。 |
生产实习 | 1.0 | 1w | 7 |
毕业设计 | 13.0 | 17w | 8 |
5. 第二课堂:要求修满6学分
第二课堂是运用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形成职业素养、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是教育学生学会 “求知、做人、共处、致用” 的重要载体。
第二课堂活动类型(最低学分要求) | 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 学分 | 说明 |
创新研究类2.0 | 自主科研训练 | 1.0 | 限选,在宿舍实验室平台上以团队形式开展自主科研训练 |
开放选修实验 | 1.0 | 至少完成8个,其中:本专业4个,其他专业4个。 |
通过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及以上计算机考试 | 1.0 | |
学校认可的其他创新研究活动 | | |
社会实践类2.0 | 假期社会实践 | 1.0 | |
青年志愿者服务 | 0.5 | |
学生社团活动 | 0.5 | |
学校认可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 | |
文体类2.0 | 课外书目阅读 | 0.5 | |
学校认可的其他人文艺术体育活动 | | |
注 1:自主科研训练学分评定办法见《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宿舍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电信学院〔2017〕5 号),其他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评定管理办法见《江苏科技大学本科培养方案第二课堂要求选修学分评定管理办法》(江科大校〔2013〕199 号)。
七、 专业主要课程地图

八、 课程类别学分学时统计
1. 按课程模块统计
统计项目 课程类别 | 要求修学 学 分 | 占总要求 学分的比例 | 学 时 |
理 论 教学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 | 69.5 | 39.3% | 1212.0 |
选修 | 10.0 | 5.6% | 160.0 |
小计 | 79.5 | 44.9% | 1372.0 |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 | 20 | 11.3% | 320.0 |
选修 | 6 | 3.4% | 96.0 |
小计 | 26 | 14.7% | 416.0 |
专业课程 | 必修 | 12.5 | 7.1% | 200.0 |
选修 | 10 | 5.6% | 160.0 |
小计 | 22.5 | 12.7% | 360.0 |
合 计 | 128.0 | 72.3% | 2148 |
集中实践性环节 (含不以周安排的独立实验) | 必修 | 43 | 24.3% | 240+32w |
第二课堂 | 选修 | 6 | 3.4% | 按6 w计 |
总 计 | 177 | 100.0% | 2388+38W |
注:必修课共计要求修满139学分,选修课共计要求修满38学分。
2. 按课程类型统计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共计27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5.3%;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类课程共计54.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0.7%;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共计45.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25.7%;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共计50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28.2%;以上学分涵盖了第二课堂学分,如下表所示。
课程类型 | 数学与自然科学 | 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 | 工程实践与毕设 | 人文社科 |
学分 | 27 | 54.5 | 45.5 | 50 |
占比 | 15.3% | 30.7% | 25.7% | 28.2% |
九、 教学计划课程安排
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安排表。(见附表3)
十、 教学计划中学期教学周及学分分布
教学计划中学期周分配统计表
学 期 项 目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合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理论教学(含课内实验、上机及不以周安排的实验、实训) | 16w | 18w | 18w | 17w | 6w | 17w | 14w | 0w | 117w |
以周安排的集中实践性环节 | 军事技能训练 | 3w | | | | | | | | 3w |
工程基础训练(金工) | | 1w | | | | | | | 1w |
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践(VC++) | | | 1w | | | | | | 1w |
电子工艺实践 | | | | 1w | | | | | 1w |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 | | | 1w | | | | | 1w |
FPGA系统设计 | | | | | 2w | | | | 1w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 | | | | 1w | | | | 1w |
Circuit Design Training | | | | | | 2w | | | 2w |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 | | | | | | 2w | | 2w |
电子信息系统设计 | | | | | | | 2w | | 2w |
生产实习 | | | | | | | 1w | | 1w |
毕业设计 | | | | | | | | 17w | 15w |
考试 / 毕业教育 | 1w | 1w | 1w | 1w | 1w | 1w | 1w | 1w | 8w |
学期周数总计 | 20w | 20w | 20w | 20w | 20w | 20w | 20w | 18w | 158w |
教学计划中学期学分分配表
学期 教学环节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理论教学(含课内实验、上机、实践) | 17.5 | 21.8 | 21 | 19.8 | 14.5 | 14.2 | 9.2 | 0.00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 3.3 | 2.50 | 4.8 | 5 | 4.2 | 5 | 5.00 | 13.20 |
合 计 | 20.8 | 24.3 | 25.8 | 24.8 | 18.7 | 19.20 | 14.20 | 13.20 |
注:此表不包含英语拓展之外的通识选修课、第二课堂学分。 |
十一、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本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如下表。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毕业要求1 |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 √ |
毕业要求12 | √ | | | √ | |
专业负责人:田雨波 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朱志宇
2020年11月